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资讯 >

坚持制造业当家 推进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3-12-22 | 栏目:综合资讯 | 点击:

广东制造“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图为广汽埃安生产线。石磊 摄

 

工业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且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形成“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广东工业化路径……这是持续夯实发展根基的“广东造”。

 

从改革开放初的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20世纪90年代的汽车、船舶、石化、机械设备,再到如今的大国重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这是“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不断提升的“广东造”。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广东鲜明提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出台实施“制造业当家22条”,全面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广东路径,集聚资源挺起产业“脊梁”。

“挂图作战”

吹响“制造业当家”号角

 

走进深圳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宝安区,这里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61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工信部旗下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广东共有10个城市入选,深圳、广州位列前三。

 

当前,全球打响先进制造业争夺战。在制造业当家的嘹亮号角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实施作战图“挂图作战”,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广东路径。

 

3月,广东印发“制造业当家22条”,提出着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

 

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利好政策不断,南粤大地迅速掀起一股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的热潮。

 

抢抓产业新风口,构建新型储能全产业链超强矩阵。今年以来,广东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打造又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

 

激发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再上新台阶。广东连续发布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食品工业提质升级等文件,提出力争全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到2025年底达到7000亿元,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力争全省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到2027年底达1.5万亿元以上,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针对纺织、家具、食品等不同传统行业的具体特点,广东还出台政策分门别类推动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造再升级,不断提高“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日前出台的“技改十条”,推出加大财政支持技改力度、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产业数智化转型、支持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

 

为企业纾困减负,广东全方位打出降本增效政策“组合拳”。日前出台的“降低制造业成本十条”,聚焦税费、用电、物流、融资和社保等成本提出十条具体举措,坚持降本减负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大力推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广东推动形成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工业稳健恢复将更有底气、更有支撑,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空间。

 

“五大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秋冬之交,南粤各地迎来项目落户建设和投产的又一高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顺利推进;在惠州,深耕博罗多年的外资企业南亚电子开建增资扩产项目;在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备受关注的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便落地于此。

 

大项目接连落子,大产业脉搏跃动。广东全面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加速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产业”立柱架梁,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广东形成“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四成,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全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

 

“大平台”提级赋能,打造产业发展“金梧桐”。广东正高标准建设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1月—10月,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96个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5.9%、7.5%;粤东西北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比重达45.5%,有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大项目”扩容提质,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广东制定全省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技改十条”和工业技术改造“双增”行动方案。前三季度,工业投资连续3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同期增速6年来最高。

 

“大企业”培优增效,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广东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跃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9万家,占全国1/6,连续7年全国第一。10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大环境”生态优化,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21个地市全部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工作机制。《广东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立法进程加快。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发展环境更优,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精简50%、办事时限压缩70%。

 

锚定新型工业化

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位于佛山的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是世界“灯塔工厂”。在“中枢”数智运营中心内,一块中控大屏实时跳跃着各项生产数据,多维度展示每一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在“工业大脑”的指挥下,制造过程正在变得集约、高效、绿色。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在世界经济论坛等评选的、被称为世界最先进工厂的“灯塔工厂”中,广东省内及广东企业所拥有的“灯塔工厂”在全国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今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京召开,新型工业化发展步入新篇章。11月中旬,广东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强调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经济大省广东勇挑重担、快马加鞭,对标世界一流,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聚焦体系塑造,广东将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新老并举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抓大育小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体系,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优质高值打造市场美誉度高的产品矩阵,推动广东制造实现结构性调整、系统性优化、整体性跃升。

 

聚焦转型引领,广东将加快优化产业形态,以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聚焦强化服务、工农互促、产业跨界推进产业融合化发展,不断提高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聚焦创新驱动,广东将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聚力攻坚,在创新成果转化上加力增效,以扩大新投资培育壮大新动能,让创新之花更好结出产业之果。

 

聚焦优化环境,广东将加快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坚持高新高端、集聚集约导向建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适度超前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强化精准高效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聚焦拓展纵深,广东将加快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积极向县域、海洋和区域协作要潜力要空间,不断拓展省内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内外双向发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挖掘增量、争创优势,持续增强广东产业发展韧性和竞争力。

 

“广东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只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全力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定能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新型工业化蹚出一条创新之路。”制造强国咨询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说。

 

成绩单

1—10月,全省工业投资23.3%,高于全国(8.9%)14.4个百分点,连续3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7.5%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6%

 

1—10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2.3%,比上半年增速(16.8%)高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1%)17.2个百分点

 

1—9月,全省先进制造业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55.1%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8.7%,约是全国的两倍

 

累计推动2.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产业数字化规模、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等关键指标全国第一

 

现有302家绿色工厂、10个绿色工业园区、5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制造名单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一线案例

 

打造数字工厂 抢占锂电池产业“智”高点

 

广州南沙万顷沙镇,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融捷能源”)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厂正有序运转,4条长700米的自动化产线生产着不同规格的锂电池产品。

 

日前,融捷能源的一期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达35吉瓦时,年产值将达350亿元。“我们主要生产电芯、模组、Pack、系统等锂电池产品,其中电芯覆盖50—320安时多个容量需求,广泛应用于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及电站储能等多个场景。”该公司总经理朱坤庆介绍。

 

为保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融捷能源聚焦打造化学材料及电芯平台、Module&Pack结构平台、仿真平台、BMS软硬件平台、安全研究平台等五大研究平台。“以‘零起火’方形铝壳电芯为例,其能量密度大于每千克165瓦时,充放电能量效率超过95%,循环寿命在12000次以上,具备高安全、高密度、长寿命性能。”朱坤庆表示。

 

 “涂布”是锂电池正负极产线的头道工序——要将稳定性好、黏度适中、流动性好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正负极集流体上,并将浆料进行干燥。“极片涂布是否均匀,对电池容量、一致性、安全性影响重大,我们运用了自动化设备、自动检测闭环管理系统,保证涂层厚度误差控制在0.5微米以内。”朱坤庆介绍。

 

“一条产线只需要50—60个操作人员,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朱坤庆说。通过协同制造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平台,产线人员能对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处理。自成立以来,融捷能源持续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抢占锂电池生产“智”高点。

 

此外,融捷能源的二期锂电池项目也在大力建设中。近年来,广州积极布局新型储能行业中下游环节,目前已建成及待建项目共10个,总计投资574.32亿元,达产后产值超千亿元。“广州新型储能产业的产线布局、投资规模、技术实力均走在全国前列,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朱坤庆介绍。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今年前9月,广东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890亿元,同比增长7.3%。“广东的储能产业覆盖了储能电池材料制备、电芯和电池封装、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和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拥有一批龙头企业,新型储能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备全球竞争力。”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能源咨询规划院能源咨询部部长文婷表示。

 

奋进者说

 

“产品驱动”变“数据驱动”

 

走进白云电气集团神山数字化工厂,大屏上的数字不断跃动;焊接机械臂自动运转,火花四溅;AGV小车来回运输,工人站在原地就可以拿到生产所需的全部物料……技改为广东智造提速增效,白云电气集团正是其中之一。“从‘手工打铁’到智能工厂,技改使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该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刘盛兴奋地说。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也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之一。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1%,今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推动731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全年任务的81.3%。

 

订单小批量、交货急、非标程度高、复杂程度高是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刘盛介绍,为解决这一痛点,白云电气集团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技改。神山基地数字化工厂被认定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通过自动化生产、物流设备与生产运营系统的无缝集成,神山基地数字化工厂正实现更加精益化的生产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作业人员,还推动改进工序工艺、缩短交货周期、提升库存周转。“生产流程从‘产品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刘盛说。

 

目前,神山基地数字化工厂部署了总装机容量6.3M兆瓦的屋顶光伏,年发电总量达到700万度,不仅能够满足工厂生产消耗所需的400万度电,还有约300万度电可并网,打造了“以分布式光伏发电综合技术应用为特征的光储柔直充一体化绿色工厂示范”。

 

“神山基地数字化工厂不仅是白云电气集团数字化工厂的‘旗舰店’,也成为数字化能力的孵化厂、试验场。”刘盛介绍,白云电气集团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数字化团队,基于该公司自身数字化的实践,将自身数字化成果复制输出,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

 

在刘盛看来,推动技改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做工艺优化,而后搞自动化;先做管理优化,而后搞信息化;先做数字化网络化,而后搞智能化。

 

“技改要以业务为导向,对整体进行全面规划,通过价值点的快速落地来实施数字化转型,并且应该清晰认识到,技改是没有终点的,往往需要边规划、边建设、边收益、边完善。”刘盛认为,技改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系统密集型、数据密集型转型。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